当前位置:首页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初审:

强化对公职人员管理监督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19年08月22日 10:57

8月2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吴玉良作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草案)》议案的说明。这是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王晓琳 李杰 见习记者孟伟)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王晓琳 见习记者孟伟8月22日北京报道: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草案8月22日初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草案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政务处分种类和适用,违法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政务处分的程序,复审、复核、申诉以及法律责任等。

为什么要制定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吴玉良在作草案说明时指出,一是强化对公职人员的管理监督。公职人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制定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将宪法确立的坚持党的领导的基本要求具体化、制度化、法律化,有利于强化对公职人员的管理和监督。二是实现党纪与国法的有效衔接。将监察法的原则规定具体化,把法定对象全面纳入处分范围,使政务处分匹配党纪处分、衔接刑事处罚,构筑惩戒职务违法的严密法网。三是推进政务处分的法治化、规范化。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明确了实施政务处分的主体,应当坚持的法律原则,处分事由、权限和程序,被处分人员维护合法权益的救济途径等,有利于处分主体强化法治观念、程序意识,提升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今年年初,制定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19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按照工作安排,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起草工作由国家监察委员会牵头,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参加,草案由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提请审议。

据介绍,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起草工作有三点基本思路。一是完善与党纪处分相对应的政务处分制度,统一设置处分的法定事由和适用规则,保证处分适用上的统一规范。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对公职人员的管理监督薄弱、处分程序不够规范、处分决定幅度不统一等问题,细化违法情形、处分幅度和处分程序。三是在处分情形、处分权限和程序、处分后果上与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保持内在一致性。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专题   点击进入 >>

编 辑: 王伟
责 编: 王伟

相关文章